CMM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缩写形式,是美国国防部委托CMU-SEI(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协会)开发的一套标准,用以对软件承包商的开发能力进行评估。
美国防部因外包项目而造成的损失以亿美元为单位计,而CMM的实施则极大的提高了其外包项目的开发管理水平。后来,很多软件开发商发现CMM可用来改进软件开发管理过程,CMM因此得以推广,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对于CMM,国内所宣扬的其实只是CMM家族的一个标准SW-CMM,也就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其它的还有SE-CMM、IPPD-CMM、P-CMM等。随着在过程改进方面的应用,CMM逐渐暴露出了很多缺点(毕竟过程改进不是CMM的初衷),而且CMM家族各标准之间也不太兼容,在90年代末,SEI组织开发了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其目的是在过程改进方面提供更好的支持,其中Integration的用意是解决现有不同CMM模型的重复性、复杂性问题,并对CMM家族标准进行统一。CMMI将软件CMM2.0版草案C(SW-CMM)、EIA过渡标准731(SE-CMM)及IPD-CMM集成为一体,同时,还与ISO15504相兼容。从内容组织上看,CMMI更适合有志于改进过程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定制改进方案。SEI在2001年12月发布CMMI 1.1版本的同时,也正式宣布:自2006年起将只支持CMMI。
CMMI模型由一系列的PA(过程域)组成,这些PA构成了集成能力模型的核心,为企业提供了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集成产品及过程开发方面的过程改进框架和指南。CMMI模型有阶段式和连续式两种表示方法,用以满足不同的过程改进需求,企业可以根据商业目标对其进行剪裁和选择使用,满足自身的过程改进需求。在CMMI中,软件组织可以按照两中模型改进自己的软件开发过程——连续的和阶段性的模型
CMMI是以3个基本成熟度模型为基础综合生成的,分别是面向软件开发的SW-CMM ( Software-CMM ) 、面向系统工程的SE-CMM ( System Engineering-CMM ) 以及面向并行工程的IPD-CMM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CMM ) 。基于企业会将系统或产品的某些部分采用外购或协同开发模式进行的考虑,SEI又将外购成熟度模型SA-CMM ( Supplier Sourcing-CMM ) 作为CMMI的第4个模型源。这4个模型源详细表述如下:
一、软件工程 ( SW-CMM ):软件工程的对象是软件系统的开发活动,要求实现软件开发、运行、维护活动系统化、制度化、量化。
二、系统工程 ( SE-CMM ):系统工程的对象是完整系统的开发活动,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软件。系统工程的核心是将客户的需求、期望和约束条件转化为产品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方案的实现提供全程的支持。
三、并行工程 ( IPD-CMM ):集成产品开发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通过所有相关人员的通力合,采用系统化的进程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期望和要求。如果项目或企业选择IPD进程,则需要选用模型中的有与IPD相关的实践。
四、外购工程 ( SS-CMM ):外购协作过程适用于那些供应商的行为对项目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作用的项目。主要内容包括:识别并评价产品的潜在来源、确定需要采购的产品的目标供应商、监控并分析供应商的实施过程、评价供应商提供的工作产品以及对供应协议和供应关系进行适当的调整。